close

閱讀羅伯特.諾齊克之心得分享

在閱讀這份由四篇文章集錦而成的稿件之前,我並未閱讀過任何一本由羅伯特.諾齊克所編撰的著作,也不清楚這些文章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所寫?或是當下的他正置身於何種生命狀態?只知道在主觀理解諾齊克於文中所欲陳述的觀點,並以第一人稱為主要立場的作品背後,其實蘊藏著的是憤怒與迷惑。

或許作者送出這四篇文章的用意,除了是一種抒發式的分享,同時也隨之而來地丟出了四個問號,期待觀者運以自身的智識與生命經歷獨立地思考,才能衍生出專屬於個人的解答。

如果將這份作品視為一部完整的著作,既可歸類為哲學思潮,同時也隸屬文學著作,然而,除了滿足思考及閱讀的樂趣之外,卻無法在其中探見更敞闊的智慧,但也於無形中為讀者帶來了另一種思維上的剌激。

而每篇文章其實都環環相扣,圍繞著同一個主題核心在進行,在我看來,其所謂的主軸核心(或許也是當下作者的內在景觀)永遠脫離不了偏頗的懷疑-對真實與虛構之間分野的懷疑,對確立自身存在價值的懷疑,對世界構成的懷疑,以及對所謂的造物主的懷疑…

若以個人觀點交乘作者所欲傳達的意涵做剖析的話,在此於閱畢每篇文章後所產生的心得做上分享:

一、「虛構」:不只是藝術家或是創作者,我們其實時刻都脫離不了虛構,因為心靈的細膩與複雜說明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表裡如一,或許只是一個矯情的笑容,一個示好的眼神表現,我們彷彿時刻都在創作,以自個兒期盼中的方式呈現建構自我,用個人的方式編寫生命章節。諾齊克文中提出了頗為玩味的反思,作者與作品之間是否像我們所期待的那般緊密相連?作者是否能與作品畫上等號?我想我的答案是接近肯定的,作品是由作者所孕育出來的一份思想產物,或是靈魂精煉後衍生的話語,其中的概念與他人的作品或許有相似雷同之處,甚至是如出一轍,卻也極可能是獨一無二的。

然而,作者是否能與作品劃上等號?

米蘭.昆德拉在一九八五年接受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如是說:「所有的小說家其實都聆聽著「超自然」的聲音進行創作,偉大的小說裡蘊藏的智慧總比它的創作者多,認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。」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,也讓我想到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,經常性的靈光乍現,或是意外地獲得了另一種超出預期的表現方式,也可能是在夜晚的夢境中獲得靈感…所以,當作品完成做上呈現獲得好評及迴響時,那創作中的意念及思維是否專屬於我?因為是從我的腦海中經過編排與設計中流洩出來的,所以我相信作品本身是由作者孕育出來的;但是那些原本不在預想之中的概念表現,或許是來自潛意識,亦可能是所謂與更高層次的聯結。

但、其實不論作者是否能緊密地與其作品聯結,作品總像是一種彰顯個人特質與信念,確立自身存在價值的根據;也可能是為人道服務的一扇窗口,運用藝術創作來喚醒人類沉睡的心靈。

如果人們能適時地跳脫自我,不將自己過度放大膨脹的話,即使作品背叛了作者的原意,展現出更為敞闊或更加深層的視野變化,那末,一切亦不是那麼重要了!

而四篇文章中皆不脫對上帝-所謂「造物者」的質疑:作者創造了作品,那將是誰創造了作者,是否真有更高層次的統整及萬有的力量?

這個答案永遠是無解的,只能端看個人的選擇,我想這句話是成立的:「無論你相信些什麼,只要擁有信念,就必存有。」

能夠確立自己信仰立場的人(無論是何種信仰),永遠比在懷疑當中搖擺不定的人來得快樂,至少他們的內在立基是穩固的。

但也並不陷入迷信的框架中,如果可以的話,向所有的可能性開放時,人們才能自在地享受生命。

 

二、「請盡快回覆」:

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,於地球之外是否有其它生物的存在?

人類在這個世上真的可堪稱萬物之靈嗎?

關於浩瀚宇宙的奧秘,即使科學家們投注了無盡的心血,至今仍是無法清晰地探見世界的全貌(就連人們對海洋世界的了解,都遠不及對外太空的研究來得透澈了)…也許人類註定無法參透世界萬有的深奧,但在思考與探索之間一步步地掘見真實的自我,亦是一種身為人類特有的幸福,或許我們在無知的狀態中不斷地伸出觸角學習與認知,才是真正的幸福!

 

三、「新約書」:

因為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本經典,記錄神的話語:信徒們認為這是來自於天國由上帝所感動編寫而成的著作;歷史學家相信聖經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政治因素,經過了大肆竄改或刪減;哲學家們將上帝幻化為一位「設計神」,而絕不屬於聖經中的耶和華;文學家們認為聖經其實只是一本精緻偉大的文學著作…而現在,諾齊克以第一人稱為立場出發的觀點,假設/虛構自己為上帝,描繪創造世界的歷程與心理狀態,其實只是為了填補寂寞的空洞。

我從來不是一位虔誠的信徒,甚至異常地叛逆,而在閱讀這篇文章時,也不願做任何宗教立場上的評斷,亦並未產生偏頗狹隘的認定或感受,只是若單純地將這篇文章當成小說來閱讀的話,仍覺得缺乏趣味性與深沉的智慧,只不過像是個人的喃喃自語…個人深信,作品即反映了作者的內在景觀,那末,創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否同樣如自身虛構的上帝那般孤獨而霸道?

 

四、「存在的目的」:

又是一篇以上帝為名的文章:文中充滿了虛無而悲觀的迷茫…

我也曾經歷一段混亂而封閉的自我摸索,但終究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出路.並且從未認為生命是缺乏意義的…

也因為時刻意識到生命的稍縱即逝,讓我能更投入地建構自我,同時珍惜並熱愛我的生活!

懷疑是成長必然的過程,也是一種美好而值得珍視的心靈歷程,並可能因此過程造就偉大的心靈,然而,若一個人始終停留在虛無飄渺的迷惘中搖擺不定,而懷疑成了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仰,那麼我想這只是一種虛渡時光,快樂只能像是隔靴搔癢。

我們無法確定是否真有上帝,我們無法脫離在決定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象限框架,我們不確定從他人與我們的視野作出發,所感受到的世界是否如出一轍?但我們可以運用自身特有的天賦與特質,踏實地體驗生命,享受生活…即使偶而陷入悲觀的虛無迷思中,我們也只能信靠眼見為憑,即使那只是我們主觀的知覺感受,但當下所能觸及到的一切就是真實!生命早就已經開始了,是否能在鑽牛角尖之外覺察更有意義的出路,才是真正擁有敞闊智慧的人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hanks For Reading~~~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min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